宋江反诗表达了什么(宋江提的两首反诗是什么)

点击阅读全文

《西江月》宋江宋公明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红尘品水浒》系列第142篇

上面的这首《西江月》,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这乃是宋江在江州喝醉之后在酒店墙上提的一首“反诗”,然后他自己写完没事儿人一样的走了,却被正好后面过来的闲通判黄文炳看到并向江州府尹蔡九检举揭发了,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并且最后梁山好汉还真的“血染了浔阳江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江除了能够带领梁山好汉们造反,同时还精通文墨,此外更是一个出色的“预言家”,实在是“一专多能”难得的人才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不过相信许多朋友也就是知道这是一首“反诗”,但究竟“反”在哪里,又有何典故和背景,恐怕就未必知之甚详了,红尘君就带着大家再来仔细解析一下,顺便看看我们的“宋押司”是否真的冤枉。

不过在正式分析宋公明哥哥的“大作”之前,且让我们三言两语先把这件事情的背景说明一下,以便于大家比较清晰的掌握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和它的背景和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脱离不了关系——比如同样一个人,刚刚被表扬过和刚刚被责骂过,其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接下来的言行举止肯定也会大相径庭。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因此我们要评价某件历史事件和某个历史人物,不光是要了解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素质修养等等,他当时所处的客观情况也必须予以重视——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案件所该有的态度

好了,让我们正式开始。

宋江题反诗的背景

大家都知道宋江当时题反诗的地点是在江州,而他当时的身份也比较尴尬,是一名光荣的“劳改者”,也就是受了当时律法中“笞杖徒流死”五刑中的“流”刑。

关于具体“五刑”的来源和分析红尘君有专门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只要知道宋江这时候是犯了事进来的,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就可以了。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虽然这江州乃是他老爹宋太公花了许多银子贿赂才找到的最好的“发配”地方之一,鱼米之乡,很是富裕,风景也不错,因此太师蔡京才让他的第九个儿子蔡九来这里干府尹,否则换成沙门岛那种死亡率高达八成以上宛如地狱般的充军之地的话,宋大哥哭都哭不出来,还哪有心情去酒店喝酒?

大家都知道要论“人和”,整部《水浒》宋公明要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因此他来了没几天就和江州牢城营这边上上下下都混熟了,到处称兄道弟不说,人家别的犯人都得在牢房干苦役,他却可以四处溜达,自由自在乐逍遥。

再加上他又招揽了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几个江湖兄弟之后,多少又恢复了些信心,那种江湖之大,唯我独尊的豪情又焕发了不少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再加上这一天他找不到伴当,一个人喝酒喝多了,身处人生低谷的“压抑苦闷”和胸怀大志的“豪情万丈”,这两种本来乃是对立矛盾的情绪一时间在宋江心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实在是压不下去了,这才乘着酒兴在墙上提下了这首反诗

所以这两种矛盾的心情再加上喝醉,才是宋江提这两首反诗的背景,这三者缺一不可,我们一定要注意。

西江月一词

其实准确的说,宋公明一共提了两首反诗,其中一首就是上面的《西江月》词,另一首则是四句诗,我们来一一分析。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这两句话,其实反映了宋江的真实心境,由于宋江深谙人的心理,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所以向来行事低调,到哪里都是自称“文面小吏”,动不动就“纳头便拜”,但其实他内心是十分高傲的,只不过是强行压抑住罢了。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但是这时候酒喝多了,不受控制,就把自己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亲口承认自己“精通权谋”之术,话句话说就是“够厚够黑”。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这句话即表示了宋江对自己的傲慢——以猛虎自居,但同时也感叹自己如今时运不济,还没有机会充分发挥能力。

所以他就说自己此时就像是正在“捕猎”状态的猛虎一样,只不过是机会不到,暂时忍耐而已,一旦风起云涌,他必将抓住机会。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这第三句就是宋江的自哀自怨了,他当时判了流配之罪的同时还被“黥面”——也就是在脸上用特殊的墨水刺字,乃是耻辱的象征,等于是上了如今的“征信黑名单”一样,就算服刑完回去,是人都知道你之前犯过律法,想要重头再来就非常不容易了。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而宋江本来是有着“忠心报国”好“飞黄腾达”的愿望的,提这首诗的初衷也是想着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此处“忆苦思甜”一下的。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第四句其实就非常玄妙了,因为此时宋江虽然被发配,但是他确实是杀了小妾阎婆惜所导致,并没有什么冤仇可说。

而且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作为郓城县的司法人员,宋江不仅没有严格执法,反而偷偷的给盗取了生辰纲的晁盖吴用等国家要犯通风报信,并导致他们上了梁山成为了对国家威胁和破坏更严重的多的罪犯,乃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最后只是被判了个发配江州已经很轻了,哪里有什么冤仇可言?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再加上他在江州混的也挺好,只要熬个三两年再花点银子上下打点一番也就能回去了,又何必非要“血染江州的浔阳江”呢?

这只能说明施老爷子故意“剧透”了一点,提前告诉大家黄文炳和江州府将要有一场浩劫了,毕竟宋江可不是普通的犯人,他的人脉和关系极广,能量和破坏力也要大得多,黄文炳和蔡九可以随意鱼肉一名犯人甚至是良民,但是宋江却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揉捏的对象。

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这句也是宋江自己不好,把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山东”也写上去了,正好当时蔡九接到了老爹的警示——“播乱在山东”,宋江等于是瓮中捉鳖,不请自入。

而这里所说的“吴”指的是吴国,那时候的江州应该就属于古代吴国的附近,然后他跋山涉水的从齐鲁大地跑到了吴越之间,心情自然是颇为嗟叹。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两句完全就是“反诗”的铁证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黄巢”二字。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这黄巢是谁可能有部分朋友还不知道,红尘君三言两语来简单介绍一下。

这位大神可并非一般人物,家里世代贩卖私盐,乃是标准的黑社会大哥出身,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武艺也不错,而且还能吟诗作对几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不第后赋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瞧瞧,这种唯我独尊,尽杀百花的霸气跃然于纸上,相比之下宋公明的反诗根本就是小儿科了,而且黄巢说到做到,日后真的带兵杀入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

其实别看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次数很多,有些声势也不小,可真正成功的无非也就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两人而已,剩下的比如李自成和黄巢这些只能说是昙花一现,并没能真的改朝换代。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但是此时还只是宋朝,朱元璋和李自成还没到出场的时候,黄巢已经算是“个中翘楚”了,因此宋江这才拿“黄巢”来自比,而且还扬言要比他干的更出色。

这不是反诗,又是什么呢?

红尘君说

经过上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宋江这首诗乃是彻头彻尾的“反诗”,黄文炳是不是好人我们先不去讲,但宋江绝对是一点都不冤枉,想要造反绝对实锤了。

其实宋江是个极其能忍的人,而且深谙权谋之术,低调行事,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不说,虽然他心里确实有为了出人头地名垂青史不惜“造反”,然后走“杀人放火受招安”曲线救国的念头,但是绝对不会轻易说出口的,更加不要说写在墙上留下证据。

逐句分析宋江提的两首反诗,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宋江正好在江州赶上了人生低谷,难免有些抱怨,又多喝了几杯失去了平素的冷静和自控力,这才下意识的把“野心”全部吐露出来,又好死不死的命中犯小人,碰到了“黄蜂刺”,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发展。

但是不得不说宋江命还是很硬的,而且够狠够黑,被晁盖率领着梁山好汉从法场救出来之后,真的血洗了无为军的黄文炳一家,血染了浔阳江口不说,还让小弟李逵把黄文炳做成烤串给吃了,端的是一代枭雄!

话又说回来,宋江遇到黄文炳其实只是一场小磨难,而黄文炳遇到宋江,这才是真正的“小巫见大巫”,死无葬身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水浒传》

                       
上一篇 2022年1月10日 17:04:02
下一篇 2022年1月10日 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