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多愁善感大约总是容易与温柔混淆。作家梅萨藤在其《独居日记—过去的痛》中也批评了有害的多愁善感,他认为多愁善感与温柔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多愁善感意味着通过减少感情的价值使其贬值;它也是陈腐的,是一种用滥了的简单方式,的的是将感情缩小成模糊的伤感,感情的外衣常常是廉价的,是廉价的语言。
多愁善感是内向的,自怜的,被动的;而温柔是向外的,怜他的,主动的。多愁善感是无力的,而温柔是有力的,多愁善感是冷色调的,温柔则是暖色调的。
但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往往是一种被称赏的气质。因为阴柔的,内敛的,被动的,向来似乎是文学作品较为称赏的一种气质,当士大夫也以香草美人自拟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显然已经主动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和自处。
古代男子最多愁善感的大约贾宝玉算一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读了《西厢记》后,向林黛玉表白“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当还是一个孩子时,这些显得还颇为可爱。
可他年事渐长,你就难免会失望。他无法施予爱护之人以真正的援手,连自己都需要家长的庇护。当第八十一回,他半痴半傻地向王夫人忧叹了那么一大篇话,真正是光华顿失。这样的傻孩子,又有哪里可以吸引黛玉的地方?所以,很小的时候对第八十一回是否曹公的文字,就心存疑问。
鲁迅先生大约也是高度评价了他:“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所以就现在而言,多愁善感是一种不直面现实的态度。逃避现实,躲避责任。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逃避也躲不过,要学会积极的面对,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光。
原创文章,作者: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hao.com/9328.html